跳到主要內容

Week 2: 白玉蘿蔔準備期 - 與土地對話

打田後過了一週,美濃午後還是不時下陣雨,雨水反而積在當初特別請火犁開的排水溝內。上回提到蘿蔔怕水,所以要等地乾了才能栽種,水這麼積著也不是辦法,所以要來做些處理,讓水可以順利排出。

排水溝積滿了水
排水溝積水的另一個原因是排水孔阻塞,以致水無法流入田外的溝渠,因此清理排水孔也是任務之一。

後來才發現連溝渠都阻塞了...
除了原先請火犁開的排水溝外,還有其他不規則積水,為了讓水排出,需要將小水溝開道,將水導至大水溝裡
左邊是小水溝,要將水導入右側的大水溝
開道是將中間阻隔的泥土挖開,這時就要出動下田三寶之一的圓鍬,像切蛋糕一樣一片一片挖開

我這個沒做過田事、初次拿圓鍬的人,自然是亂做一通,弄得自己滿身大汗卻事倍功半。後來前輩指點,省力方法是先把圓鍬稍插入土裡,用腳踩著並搭配手的力量往下施力,再將圓鍬往後倒,順勢鏟起土堆。



鏟通後的樣子,小水溝的水就可排到大水溝,以免繼續積水

通往排水孔的路上也是淤積,水自然排不出去

水通了!
看著積水從暢通的水道汩汩流向水溝,煞是感動。雖然看似簡單自然的動作,卻需要經驗逐步排除障礙,才能達成讓土地乾燥的目的,這不是我在鍵盤螢幕前可以體會的。

若不論之前的拔蘿蔔經驗,這是我人生有記憶以來第一次那麼接近土地,不但透過實際勞動,感受木柄在手心裡的溫度與質感,也用身體感覺泥土的軟硬度。用手感覺,評估用多少力氣才能將土翻起,乾土與濕軟土用的力道與方法又稍不同;用腳感覺,穿著雨鞋踏在乾濕不一的土上,可能是厚實觸感,也可能稍不小心就陷入濕濘。土地對我來說,不再是一個單詞,而是有溫度、有個性的生命體,要順著其紋理,溫柔以待。

透過與土地的對話,我再度體認到自己的渺小。過往的學歷工作經驗在這裡完全用不上,要將自己歸零,重頭學起。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隱身於巷弄間的美濃手作藤椅

提到對美濃的印象,許多人的印象是油紙傘,特別是在數十年前的熱門連續劇<星星知我心>推波助瀾下(主角之一即為美濃製作油紙傘人家收養),更加深了大眾對美濃與油紙傘的連結。除了油紙傘這項手工藝外,美濃至今仍保留了許多仍被常民生活使用的精緻工藝

到美濃/在美濃的大眾運輸交通

2020年更新資訊,請見 https://ameiyomeinong.com/transportation/ 美濃位於高雄市的東北端,離高雄市區約40分鐘車程。我長年以背包客自助方式在外旅遊,深知大眾運輸對無交通工具旅客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將介紹如何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美濃,以及如何在美濃活動。

曾經的菸葉王國 - 美濃菸業盛衰

美濃過去有 「菸葉王國」之稱,每到 冬天田園間一片片菸葉田映入眼簾。菸葉從1939年由日本政府引進美濃,全盛時期美濃種菸面積超過兩千公頃,由一千八百戶菸農家族種植,占全台四分之一,都是全台最高。隨著政策變遷,美濃菸葉種植於2017年初畫下句點,翠綠的菸田只能從圖片中追憶。 保證價格收購制度是造就美濃種菸業蓬勃發展的原因,在其他農產品價格隨市場機制波動時,菸葉在當時菸酒公賣局(現在的台灣菸酒公司)統一保價收購下,讓菸農獲得穩定的收入。菸葉在美濃最興盛時期,一甲菸田收益為十三萬元,而同時期公務員年薪為七萬八,高額報酬讓美濃農民於冬季紛紛投入種菸行列,造就了菸葉盛世。 種菸收入雖豐厚,過程卻很辛苦,因此菸業還被農民稱為 「冤業」。種植菸葉期間需要頃全家之力投入,即使在學孩子也不例外,照樣要分攤簡單的工作,像是徹夜顧烘乾菸葉的爐火。高度勞力需求也發展出美濃菸農間的特殊制度: 「交工」。採收菸葉需要大量人力,無法單憑一個家族之力完成,因此幾戶人家依親屬或地緣關係組成 「交工小組」,每戶各出幾個人力,輪流到小組成員家採收菸葉。 此乃交工,交換工人之意。美濃籍音樂人林生祥早期的樂團 「交工樂隊」,名字即由此來。 採收之後的青綠色菸葉不能直接繳給公賣局,而是要先行烘乾成金黃色,才能運送到繳菸廠,讓公賣局依照品質等級,給予相對應的報酬。美濃平原開始出現一棟棟菸樓,作為烘乾菸葉使用。菸樓為兩層樓高建築,內部空間掛上一串串菸葉,藉由燒柴火提升溫度,再由下方的鐵管傳熱到整棟建築。烘菸至少十幾天不間斷,因此爐火也十幾天不能熄滅,此時家中成員輪番上陣顧爐火,24小時輪班,也讓美濃冬夜燈火通明。後期引入烘乾機器設備,至此再也不用人力徹夜守爐火,大大降低了負擔。 菸農於菸樓作業景象(美濃客家文物館菸樓模型) 菸葉在美濃超過一甲子,也影響了美濃幾代人的生活。菸農家庭付出勞力,菸葉則回報於足以養活一家人吃穿、孩子求學的收益。在辛苦工作下,長輩總是告誡孩子們要好好念書,有本事往外發展,才不用待在鄉下繼續種菸,這時菸葉成為了刺激孩子們好好念書向外發展的推力。孩子們可能是聽從長輩教誨,也可能怕了菸事,莫不以唸書為第一志向,有能力者不是捧公家飯碗,就是出國深造,也成就了美濃三多: 老師多、公務員多、博士多。 隨著全球化發展,台灣政府急想與國際接軌,美濃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