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eek 4: 白玉蘿蔔終落土(2) - 播種

上篇提到施肥完緊接著要打田,才能播種等其他步驟,只是本來約好的打田大哥遲遲沒有消息,我們從早上八點痴痴等到十點,才決定先回家等消息。

農機這行業淡日旺日很明顯,主要因為農業看天吃飯,大家選擇適合播種的好天氣,此時農機工作就很搶手,沒有事先預約或是好交情絕對會等到天荒地老。播種這周剛好遇到"大月",連續數日未雨使土地乾燥適合播種、加上趕在11月前蘿蔔要栽種(至今不知此依據),所以火犁需求特高,供不應求。

聯絡不上原先約好的火犁大哥,而肥料已撒下去,若沒有及時打田,則有肥料流失需要重頭再來的風險。於是我們開始緊張,趕緊聯絡有種田的親友,問問有沒有認識的火犁可以臨時救援。大月的關係使得臨時請託多半被拒絕,畢竟下午一兩點時詢問當天下午有沒有空也是太趕了點。正以為這將是我種田生涯裡第一個挫敗時,就連絡上一位剛好有空的火犁主人。也是扎實學了一課:準備second source,才能以備不時之需。

打田過程就不贅述,與第一次一樣。

打田不但把肥料翻入土,也把土地翻鬆,使蘿蔔在鬆軟的土壤裡可以發芽。所以接下來就是播種!

蘿蔔種子原來長這樣!
同樣的將蘿蔔種子倒入專門的播種機裡,跟早上施肥機一樣的概念只是機器不一樣(也分工太細了吧),而且除了種子外,還混入了早上未灑完的肥料。

混著肥料的蘿蔔種子


播種完就是最後一個步驟,用中耕機將田分成一行行同時將種子撥入土內。中耕機也像火犁一樣,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因此也成了一門生意,農忙時期也需要提早預約。


首先在田的四周開路,再逐行開。機器所經之處土會被翻到兩旁,原先撒落的種子也會跟著分散,留下中間開的路。因此蘿蔔將成長於墊高的兩旁,中間低窪成為人走的路。

折騰了一天,終於大功告成!接下來就是等約莫一個半月,就可以收成了!


只是接下來還有許多挑戰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隱身於巷弄間的美濃手作藤椅

提到對美濃的印象,許多人的印象是油紙傘,特別是在數十年前的熱門連續劇<星星知我心>推波助瀾下(主角之一即為美濃製作油紙傘人家收養),更加深了大眾對美濃與油紙傘的連結。除了油紙傘這項手工藝外,美濃至今仍保留了許多仍被常民生活使用的精緻工藝

到美濃/在美濃的大眾運輸交通

2020年更新資訊,請見 https://ameiyomeinong.com/transportation/ 美濃位於高雄市的東北端,離高雄市區約40分鐘車程。我長年以背包客自助方式在外旅遊,深知大眾運輸對無交通工具旅客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將介紹如何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美濃,以及如何在美濃活動。

曾經的菸葉王國 - 美濃菸業盛衰

美濃過去有 「菸葉王國」之稱,每到 冬天田園間一片片菸葉田映入眼簾。菸葉從1939年由日本政府引進美濃,全盛時期美濃種菸面積超過兩千公頃,由一千八百戶菸農家族種植,占全台四分之一,都是全台最高。隨著政策變遷,美濃菸葉種植於2017年初畫下句點,翠綠的菸田只能從圖片中追憶。 保證價格收購制度是造就美濃種菸業蓬勃發展的原因,在其他農產品價格隨市場機制波動時,菸葉在當時菸酒公賣局(現在的台灣菸酒公司)統一保價收購下,讓菸農獲得穩定的收入。菸葉在美濃最興盛時期,一甲菸田收益為十三萬元,而同時期公務員年薪為七萬八,高額報酬讓美濃農民於冬季紛紛投入種菸行列,造就了菸葉盛世。 種菸收入雖豐厚,過程卻很辛苦,因此菸業還被農民稱為 「冤業」。種植菸葉期間需要頃全家之力投入,即使在學孩子也不例外,照樣要分攤簡單的工作,像是徹夜顧烘乾菸葉的爐火。高度勞力需求也發展出美濃菸農間的特殊制度: 「交工」。採收菸葉需要大量人力,無法單憑一個家族之力完成,因此幾戶人家依親屬或地緣關係組成 「交工小組」,每戶各出幾個人力,輪流到小組成員家採收菸葉。 此乃交工,交換工人之意。美濃籍音樂人林生祥早期的樂團 「交工樂隊」,名字即由此來。 採收之後的青綠色菸葉不能直接繳給公賣局,而是要先行烘乾成金黃色,才能運送到繳菸廠,讓公賣局依照品質等級,給予相對應的報酬。美濃平原開始出現一棟棟菸樓,作為烘乾菸葉使用。菸樓為兩層樓高建築,內部空間掛上一串串菸葉,藉由燒柴火提升溫度,再由下方的鐵管傳熱到整棟建築。烘菸至少十幾天不間斷,因此爐火也十幾天不能熄滅,此時家中成員輪番上陣顧爐火,24小時輪班,也讓美濃冬夜燈火通明。後期引入烘乾機器設備,至此再也不用人力徹夜守爐火,大大降低了負擔。 菸農於菸樓作業景象(美濃客家文物館菸樓模型) 菸葉在美濃超過一甲子,也影響了美濃幾代人的生活。菸農家庭付出勞力,菸葉則回報於足以養活一家人吃穿、孩子求學的收益。在辛苦工作下,長輩總是告誡孩子們要好好念書,有本事往外發展,才不用待在鄉下繼續種菸,這時菸葉成為了刺激孩子們好好念書向外發展的推力。孩子們可能是聽從長輩教誨,也可能怕了菸事,莫不以唸書為第一志向,有能力者不是捧公家飯碗,就是出國深造,也成就了美濃三多: 老師多、公務員多、博士多。 隨著全球化發展,台灣政府急想與國際接軌,美濃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