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期間限定】我們的星星月亮太陽 - 2017美濃駐村藝術家



位於美濃市中心的美濃文創中心最近很熱鬧! 自從重新整修開幕以來,文創中心內部為旅遊諮詢中心,開庄廣場不僅成為各種活動的舉行場地,白天晚上更為附近居民活動、孩子嬉戲的所在。自2016年起,主管機關高雄市客委會每年底邀請藝術家進駐中心,與美濃社區接觸,依其專業創作作品妝點美濃。去年是竹編、影像創作等,今年則由薛伯輝基金會執行長鍾蔡瑛珠女士策展,邀請陶藝家周妙文,到美濃與社區的大小朋友互動,以「我們的星星月亮太陽」為主題,創作出一件件的陶藝作品。即日起至12月24日,在美濃文創中心展示,周末更有導覽,解說作品的創作背景與策展理念。

周妙文老師駐村期間,在美濃共有三個場次與不同的團體組合互動,分別是陶花樂源文化工坊的憨兒大朋友、吉東國小小朋友、以及親子捏陶活動。周老師設計這幾場捏陶活動單純僅使用雙手,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孩子們享受捏陶的樂趣,從遊戲中培養對陶藝的興趣與熱情。

陶花樂源文化工坊(Facebook)
前身為憨兒窯的陶花樂源文化工坊成立於2012年,是美濃第一座社區化作業工坊,由憨兒輔導協會曾炎輝老師促成,旨在提供旗美地區有自理與作業能力、卻無法進入一般職場或庇護場所的成年憨兒們一個作業參與場域,由社會力量協助憨兒自立,也部分減輕憨兒家庭的照護重擔。除販售憨兒作品外,工坊提供拉坏與捏陶體驗。

默默支持憨兒的陶花樂源文化工坊吸引了鍾蔡瑛珠女士的注意,鍾蔡女士深受曾老師信念感動,因而促成了駐村藝術家第一個活動,由周妙文老師到工坊陪同憨兒們一起捏陶。特別的是,這次活動也邀集了美濃國中7位二年級學生一同參與,期盼以共同藝術創作打破彼此的陌生,讓學生擁抱社會多元性。一開始美中學生在陌生環境中有些生怯,希望可以坐在一起(但老師怎可能讓她們如願);隨著投入捏陶,美中學生與憨兒也有了互動,最後也打破了一開始設定的隱形藩籬,打成一片。


憨兒與美中學生的作品,用陶片壓出星星、太陽、月亮的圖案,孩子們再拼貼成圓柱狀。


吉東國小場次,妙文老師也是讓小朋友用陶片壓製,貼在陶碗上。最後老師再上些色彩,讓作品更為繽紛活潑。


親子創作的小飾品則是掛在窗邊的樹上,樹下螢幕則撥放著這幾場的活動點滴。


最後,妙文老師對星星、月亮、太陽的想像也不能缺席。


展覽資訊
時間: 2017.10.30 - 12.24   9AM -5PM
地點: 美濃文創中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隱身於巷弄間的美濃手作藤椅

提到對美濃的印象,許多人的印象是油紙傘,特別是在數十年前的熱門連續劇<星星知我心>推波助瀾下(主角之一即為美濃製作油紙傘人家收養),更加深了大眾對美濃與油紙傘的連結。除了油紙傘這項手工藝外,美濃至今仍保留了許多仍被常民生活使用的精緻工藝

到美濃/在美濃的大眾運輸交通

2020年更新資訊,請見 https://ameiyomeinong.com/transportation/ 美濃位於高雄市的東北端,離高雄市區約40分鐘車程。我長年以背包客自助方式在外旅遊,深知大眾運輸對無交通工具旅客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將介紹如何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美濃,以及如何在美濃活動。

曾經的菸葉王國 - 美濃菸業盛衰

美濃過去有 「菸葉王國」之稱,每到 冬天田園間一片片菸葉田映入眼簾。菸葉從1939年由日本政府引進美濃,全盛時期美濃種菸面積超過兩千公頃,由一千八百戶菸農家族種植,占全台四分之一,都是全台最高。隨著政策變遷,美濃菸葉種植於2017年初畫下句點,翠綠的菸田只能從圖片中追憶。 保證價格收購制度是造就美濃種菸業蓬勃發展的原因,在其他農產品價格隨市場機制波動時,菸葉在當時菸酒公賣局(現在的台灣菸酒公司)統一保價收購下,讓菸農獲得穩定的收入。菸葉在美濃最興盛時期,一甲菸田收益為十三萬元,而同時期公務員年薪為七萬八,高額報酬讓美濃農民於冬季紛紛投入種菸行列,造就了菸葉盛世。 種菸收入雖豐厚,過程卻很辛苦,因此菸業還被農民稱為 「冤業」。種植菸葉期間需要頃全家之力投入,即使在學孩子也不例外,照樣要分攤簡單的工作,像是徹夜顧烘乾菸葉的爐火。高度勞力需求也發展出美濃菸農間的特殊制度: 「交工」。採收菸葉需要大量人力,無法單憑一個家族之力完成,因此幾戶人家依親屬或地緣關係組成 「交工小組」,每戶各出幾個人力,輪流到小組成員家採收菸葉。 此乃交工,交換工人之意。美濃籍音樂人林生祥早期的樂團 「交工樂隊」,名字即由此來。 採收之後的青綠色菸葉不能直接繳給公賣局,而是要先行烘乾成金黃色,才能運送到繳菸廠,讓公賣局依照品質等級,給予相對應的報酬。美濃平原開始出現一棟棟菸樓,作為烘乾菸葉使用。菸樓為兩層樓高建築,內部空間掛上一串串菸葉,藉由燒柴火提升溫度,再由下方的鐵管傳熱到整棟建築。烘菸至少十幾天不間斷,因此爐火也十幾天不能熄滅,此時家中成員輪番上陣顧爐火,24小時輪班,也讓美濃冬夜燈火通明。後期引入烘乾機器設備,至此再也不用人力徹夜守爐火,大大降低了負擔。 菸農於菸樓作業景象(美濃客家文物館菸樓模型) 菸葉在美濃超過一甲子,也影響了美濃幾代人的生活。菸農家庭付出勞力,菸葉則回報於足以養活一家人吃穿、孩子求學的收益。在辛苦工作下,長輩總是告誡孩子們要好好念書,有本事往外發展,才不用待在鄉下繼續種菸,這時菸葉成為了刺激孩子們好好念書向外發展的推力。孩子們可能是聽從長輩教誨,也可能怕了菸事,莫不以唸書為第一志向,有能力者不是捧公家飯碗,就是出國深造,也成就了美濃三多: 老師多、公務員多、博士多。 隨著全球化發展,台灣政府急想與國際接軌,美濃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