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經的菸葉王國 - 美濃菸業盛衰


美濃過去有「菸葉王國」之稱,每到冬天田園間一片片菸葉田映入眼簾。菸葉從1939年由日本政府引進美濃,全盛時期美濃種菸面積超過兩千公頃,由一千八百戶菸農家族種植,占全台四分之一,都是全台最高。隨著政策變遷,美濃菸葉種植於2017年初畫下句點,翠綠的菸田只能從圖片中追憶。

保證價格收購制度是造就美濃種菸業蓬勃發展的原因,在其他農產品價格隨市場機制波動時,菸葉在當時菸酒公賣局(現在的台灣菸酒公司)統一保價收購下,讓菸農獲得穩定的收入。菸葉在美濃最興盛時期,一甲菸田收益為十三萬元,而同時期公務員年薪為七萬八,高額報酬讓美濃農民於冬季紛紛投入種菸行列,造就了菸葉盛世。

種菸收入雖豐厚,過程卻很辛苦,因此菸業還被農民稱為「冤業」。種植菸葉期間需要頃全家之力投入,即使在學孩子也不例外,照樣要分攤簡單的工作,像是徹夜顧烘乾菸葉的爐火。高度勞力需求也發展出美濃菸農間的特殊制度:「交工」。採收菸葉需要大量人力,無法單憑一個家族之力完成,因此幾戶人家依親屬或地緣關係組成「交工小組」,每戶各出幾個人力,輪流到小組成員家採收菸葉。此乃交工,交換工人之意。美濃籍音樂人林生祥早期的樂團「交工樂隊」,名字即由此來。

採收之後的青綠色菸葉不能直接繳給公賣局,而是要先行烘乾成金黃色,才能運送到繳菸廠,讓公賣局依照品質等級,給予相對應的報酬。美濃平原開始出現一棟棟菸樓,作為烘乾菸葉使用。菸樓為兩層樓高建築,內部空間掛上一串串菸葉,藉由燒柴火提升溫度,再由下方的鐵管傳熱到整棟建築。烘菸至少十幾天不間斷,因此爐火也十幾天不能熄滅,此時家中成員輪番上陣顧爐火,24小時輪班,也讓美濃冬夜燈火通明。後期引入烘乾機器設備,至此再也不用人力徹夜守爐火,大大降低了負擔。

菸農於菸樓作業景象(美濃客家文物館菸樓模型)
菸葉在美濃超過一甲子,也影響了美濃幾代人的生活。菸農家庭付出勞力,菸葉則回報於足以養活一家人吃穿、孩子求學的收益。在辛苦工作下,長輩總是告誡孩子們要好好念書,有本事往外發展,才不用待在鄉下繼續種菸,這時菸葉成為了刺激孩子們好好念書向外發展的推力。孩子們可能是聽從長輩教誨,也可能怕了菸事,莫不以唸書為第一志向,有能力者不是捧公家飯碗,就是出國深造,也成就了美濃三多: 老師多、公務員多、博士多。

隨著全球化發展,台灣政府急想與國際接軌,美濃菸業在這波浪潮中首當其衝成為被影響的對象。1987年,政府為了加入GATT,開放洋菸進口,使得本土菸草需求量大減,這是菸業由盛轉衰的第一步;2002年台灣加入WTO,公營的菸酒公賣局轉型為民營的台灣菸酒公司,逐年減少菸葉收購,改採購價格更有競爭力的進口洋菸。面對遊戲規則的突然轉變,菸農們有兩個主要的應變措施。其一是透過民意代表向政府要求延長保價年限,不斷延長退場機制,直到2017年第一季正式畫下句點。另外有些農民則開始嘗試種植其他作物,尋求菸葉之外的其他可能,白玉蘿蔔、橙蜜香小番茄等農作則於此時應運而起,成為冬季美濃的新地景。


採收中的菸田與採收完成的菸稈
不僅菸葉田景色已成追憶,矗立在美濃各地的菸樓群也多因年久失修或是家族拆除重建洋房等原因大幅銳減,儘管地方人士企圖結合官方力量保存修復,仍敵不過菸樓消逝的速度。當代表作物已不再栽種,相關建築紛紛頹圯,菸農逐漸老去,年輕一代可能都沒實際接觸過菸業,這個叱吒美濃超過一甲子、維繫了多數美濃家庭命脈的經濟作物與產業,從此告別了美濃平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到美濃/在美濃的大眾運輸交通

2020年更新資訊,請見 https://ameiyomeinong.com/transportation/ 美濃位於高雄市的東北端,離高雄市區約40分鐘車程。我長年以背包客自助方式在外旅遊,深知大眾運輸對無交通工具旅客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將介紹如何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美濃,以及如何在美濃活動。

隱身於巷弄間的美濃手作藤椅

提到對美濃的印象,許多人的印象是油紙傘,特別是在數十年前的熱門連續劇<星星知我心>推波助瀾下(主角之一即為美濃製作油紙傘人家收養),更加深了大眾對美濃與油紙傘的連結。除了油紙傘這項手工藝外,美濃至今仍保留了許多仍被常民生活使用的精緻工藝

美濃土地伯公信仰

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美濃,與土地連結緊密,掌管土地的神祇土地公自然成為當地人心靈支柱,舉凡播種插秧乃至家中子弟當兵婚配,都會跟土地公秉告祈求順利。土地公於美濃人心中如同家中長輩一般親切,因此通稱"伯公",土地公廟則稱"伯公下"。